“十二五”时期,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为适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新要求,实现科学发展、率先跨越,要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精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及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把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加快构建新疆与内地和周边国家紧密联系的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中西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中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为巩固新疆在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地位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自治区批准交通运输厅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交通运输厅编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以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率先跨越为主线,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为己任,大力实施“强建、固养、畅运”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富民强区、国际战略、能源资源大通道,着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适度超前,跨越发展。 2.坚持突出重点、科学发展。 3.坚持统筹协调、和谐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三、发展思路 新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大工程,实现五大突破。 贯穿一条主线:以科学发展、率先跨越为主线。 突出两大工程:突出“57712”工程和农村(牧区)“畅通富民”工程。 “57712”工程:构筑“五横七纵”高速、高等级公路网,建设七大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建成四条东联内地和八条西出国际共计十二条通道。 “5”横分别是:华东-星星峡-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口岸高速公路;华北-明水-克拉玛依-巴克图口岸高速公路;乌鲁木齐-喀什-红其拉甫口岸高速、高等级公路;西南-西宁-依吞布拉克-和田-喀什-伊尔克斯坦口岸高速公路;伊宁-托克逊-哈密-西煤东运煤炭基地高等级公路。 “7”纵分别是:阿勒泰-乌鲁木齐-依吞布拉克-西宁-西南高速公路;阿勒泰-奎屯-库车-和田高速、高等级公路;喀纳斯口岸-阿拉山口-阿克苏-英吉沙高等级公路;阿黑土别克口岸-阿勒泰-木垒-鄯善-西煤东运煤炭基地高等级公路;老爷庙口岸-哈密-若羌高等级公路;轮台-民丰-红土达坂高等级公路;阿克苏-图木舒克-叶城-西藏高速、高等级公路。 “7”大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包括: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喀什、哈密、库尔勒、石河子、奎屯。 “12”条东联西出通道包括: 4条东联出疆通道:明水(甘肃)、星星峡(甘肃)、依吞布拉克(青海)、界山大坂(西藏)。 8条西出国际通道: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卡拉苏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 农村(牧区)“畅通富民”工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结合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推进网络化、黑色化为主,实现千万人便捷出行的农村(牧区)公路网。 实现五大突破: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15年提前5年实现骨架公路高速化、干线路网高等级化、国边防公路等级化,通乡达村公路黑色化;道路运输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市公交便捷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物流服务高效化、国际运输便利化;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障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引领、科技进步、人才保障等软实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四、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战略目标: 三年攻坚、五年跨越,建成中国西部高速大通道和枢纽中心。 1.综合交通运输 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促进大流通、实现大跨越”的思路,以建立规划协调机制,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为切入点,切实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建立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优化通道资源利用。根据地域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特点,重点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和乌昌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建设,特别是联接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交、轻轨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枢纽建设,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三是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上,逐步形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既自成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格局,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升自治区在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时交通应急保障的协调性、统一性。 2.公路交通 国家高速公路,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网疆内路段全面实现高速化,建成横贯东西、沟通天山南北的“十”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实现连接14个地州市及兵团师部的公路高速化。 国省干线公路,到2015年,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省道实现黑色化,基本实现县市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农村公路,到2015年,农村公路实现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9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绿洲区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明显提高,全疆尤其是南疆三地州农牧区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公路建设总里程76000公里,总投资1500-2000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的指导性。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编制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专项规划,并注重与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领导,明确权责,统筹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进度安排,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要加强与水利水电、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协调,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围绕中央和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前瞻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统一的系统规划,明确各时期、各阶段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规模、重点、标准和实施时序。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今后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审批的依据,保证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规划指导计划,指导具体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保证具体项目建设决策的科学、合理和协调一致。 (二)加强资金保障,创新投融资政策。 一是落实中央提高对自治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补助标准、车购税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国债资金优先安排等政策。二是用好自治区新增财政收入5%用于公路建设,按照“四个不变”的原则,确保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全额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养护。三是继续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签订银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贷款规模。四是推进BOT及社会投资等多元化筹融资,创新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节约并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是推进自治区有关资源路建设养护和融资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资源、旅游路等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 (三)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推进执法模式变革,做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加快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立法,出台配套地方法规;进一步支持收费公路建设和发展,保障依法收费。积极探索符合新疆实际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破除体制障碍和机制制约,建立健全有利于交通自身建设和长远发展的体制构架和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主体明确,建养分离,责任分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行业与地方,企业与公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点探索“强建、固养、畅运”责权利到位的新体制,推行专业化管理,实现建管分离、管养分离。 (四)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和质量安全。 在成功试点基础上,大力推进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吸引国际、国内有实力的大型骨干(特级)企业,参与新疆交通大建设;积极引进疆外具有先进工程管理经验的大企业采用项目代建制的方式提高我区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筹措资金集中采购新开工项目建设所需钢材、水泥、沥青,保障三大主材的供应和品质,应对建材价格波动风险;加强项目管理机构力量,加大对“四个关键人”(项目法人、设计负责人、总监、项目经理)的监管力度,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强化领导下一线督办力度和廉政监督,实施工程质量、安全、廉政领导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建立和完善交通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在交通运输发展中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具体措施中,体现到具体行动中,以人才优先发展,不断提高交通战线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使适应交通和服务交通的能力明显提高,交通行业管理干部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和特点,建设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升行业文明创建水平。把文化建设作为夯实行业团结、和谐、稳定的思想感情基础,增强交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积极倡导“大道之行、畅通天下、共享文明”的交通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交通文化,培育示范典型,丰富实践活动,内强文明素质,外树行业形象,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率先跨越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