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风采

英雄线:独库公路,用热血铸就的天山丰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5-09-18 10:38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独库公路,这条横亘天山脊梁的G217线,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座用生命铸就的英雄丰碑。


上世纪70年代,天山南北道阻且长,人们绕行需要七八天时间,严重制约了新疆的发展与国防巩固。为破解这一千古难题,1974年4月,一万三千余名基建工程兵挥师西进、开赴天山。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斗近十年,终于在1983年9月建成了我国西部边陲第一条国防公路。 

修筑过程堪称悲壮。全线70%路段穿行于深山峡谷,需面对“飞线”绝壁、沼泽湿地、不稳定岩堆、泥石流、雪崩等重重险阻。280多公里海拔在2000米以上,1/3是悬崖绝壁,1/5处于高山永冻层,还需翻越4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在一无机械助力、二无技术经验的条件下,官兵们悬在悬崖边打眼放炮,用钢钎和安全绳硬是将图纸上的“飞线”变为通途。

那是一个用血肉之躯对抗冰川与裂谷的年代。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域达坂上,战士们匍匐在永冻层上,用胸膛的温度融化冰土,用铁镐一寸寸凿开天山坚硬的沉默。寒风中,镐尖与冻土撞击的火星,是这片白色荒漠里唯一的光。在“老虎口”悬崖段,官兵们腰系绳索悬于百米高空,像风中的草籽贴在绝壁上。每一次锤击都震落簌簌碎石,轰鸣声滚入深渊,而他们只是握紧钢钎,如同握紧一把刺向险峰的匕首。哈希勒根隧道深处,缺氧让官兵们的嘴唇泛出青紫,指甲凹陷成勺,却无人后退。最艰难的岁月里,战士们啃着干瘪的馒头,就着天山积雪下咽,却笑着说:“这馒头蘸雪,吃出了家乡白糖的味道。”


如今,在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筑路老兵陈俊贵已守护在此三十余载。他时常抚过墓碑上那些年轻的名字,对来访者讲述“一个馒头”的故事:当年暴雪封山,一名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新兵,自己长眠于雪山。而这支队伍最终用十年时间,在悬崖与冰川间劈出了561公里的天路,168名战士却永远停在了最美的年华。陵园外的独库公路车流如织,人们摇下车窗眺望雪山云海。唯有在此驻足者方知:

这条路,每公里下方都沉睡着一段青春,每道弯都刻着一句无声的誓言。

独库公路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道,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它象征着中华民族面对艰险时永不低头的脊梁,见证着子弟兵用生命践行使命的赤诚。它不仅是凿穿天山的工程奇迹,更是一座用生命与信仰铸成的丰碑——重如泰山,静默如山。

(厅综合事务中心  魏文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