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的生命守护者 ——记新疆塔城公路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5-08-08 10:3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

七月流火,荣耀绽放。在交通运输部隆重举行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表彰活动中,新疆交通运输系统5个集体、7名劳动模范和4名先进工作者光荣登榜!他们如同天山雪松般扎根边疆,以实干担当铺就丝路通途;他们犹如大漠胡杨般坚韧不拔,用创新奉献连通万里山河。
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是新时代新疆交通人的杰出代表。从国门边境的养护先锋到雪域高原的建设尖兵,从农村客货邮融合的探路者到智慧交通的开拓者,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汗水浇灌使命,在广袤新疆大地上书写了人民交通为人民的壮美篇章。
让我们共同聆听模范故事,感受榜样力量。愿全区交通人以先进为镜,勇做新时代的筑路先锋,为新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玛依塔斯风区位于新疆西北部额敏县境内,这里东西风交替频繁,一年大风天数超过150天。冬季,最大瞬间风速达40米/秒,“风借雪势、雪助风威”,形成了强烈的“风吹雪”现象,能见度极低,风速之快、移雪量之大,皆为‘世界罕见’,积雪导致道路阻断,给道路运输、过往旅客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玛依塔斯防风雪基地于2002年建成,矗立在省道201线44公里800米处。由汉、哈、维、回、蒙、土六个民族成份18名除雪保通、后勤人员组成。配有一辆装甲车、一辆坦克牵引车、两台轮推、两台日式抛雪车、三台多功能雪犁、一台轮式挖掘机、一辆巡道车和一辆应急救援客车。承担着省道201线K23-K76、省道318线K342-K367共78公里除雪保通任务。他们从每年的11月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才离开,近130天里,坚守在风区除雪保通,一旦遭遇“风吹雪”天气,有过往群众滞困在风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冒着生命危险上路救援,把滞困群众营救到安全地带”。
刮风的日子,卯时,班长起床乘巡道车上路巡查公路,哪个路段有积雪,用车载报话机或手机通知驾驶员上路清雪。一组机械趁着路上车少上路清雪,天亮时,积雪就清理得差不多了。晚上12点还要出去巡查路况,有时干到凌晨3点才回基地。除雪机械作业时振动大、噪音也大,十几个小时颠簸的腰酸背痛,脑袋闷闷的,耳朵嗡嗡的。有车辆、旅客滞困在风区路段,就要救援。暴风雪里,猛力而刺骨的风雪发疯似得地往棉鞋、衣领、口袋里钻,棉衣、棉裤上也会粘上薄薄的细雪,进了驾驶室后,融化成毛细水,反反复复几十次,棉衣、棉裤、棉鞋就湿了,遇冷变得硬梆梆的,好像穿了铠甲一样,硬棉衣裹不实,风雪就往身体里钻,御寒的效果就差了好多,为营救滞困群众,硬着头皮跳进暴风雪里。回到驾驶室,脱掉粘满冰疙瘩的头罩,把脸对着暖风口吹,把冻麻木的双脚放在暖风口处烤。除雪机械的驾驶室门离地面有两米多高,上、下车,开、关车门是件极其困难的事,体力透支时,更充满着危险,一些驾驶员有过因开门被车门阻挡的风直接拽出去,摔在路上,不是腿摔青,就是脸被摔肿。每一次救援都是一场生死考验,坚守在风区保畅通,他把公路人对事业的忠诚,对出行群众的承诺,挥洒在搏风击雪的护航路上。
自2002年组建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基地以来,实现了救援旅客零伤亡,这便是对24名抢险队员最高的褒奖。
每遇风雪阻路,玛依塔斯防风雪抢险队员别离家人,坚守岗位,不分昼夜,抢险救人。“越是逢年过节,我们越得在这里驻守。因为这个时期旅客出行量大,一遇封路,必有险情,我们得随时备战。有时封路好几天,我们抢险不分白天黑夜,哪有时间回家呀!”队员说到。
二十多年来,累计清除积雪2.15亿立方米,救援滞困在暴风雪中的过往群众10万人次,从未发生一起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司乘人员冻伤、死亡的事件,用实际行动践行“奋行、畅行、先行”的公路人精神。
他们是最普通的养路工人,不分昼夜除雪保通、抢险救人。二十多年来,用行动诠释“奋行·畅行·先行”的公路人精神,荣获了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020年感动交通年度特别致敬人物”、“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抗雪灾保交通先进集体”、“自治区交通系统抗灾保通先进集体”等称号。也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巴图散、交通运输部劳模李长青等一批先进人物;墙上挂满了被困群众、单位赠送的锦旗。他们坚持驻守在荒郊野外,忍受寂寞,为了公路交通出行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那份坚持。
(塔城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