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瞬间:84岁退休干部马秀梅用大爱诠释交通人初心使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5-07-04 11:1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浏览量:次

清晨七点,乌鲁木齐的天色刚刚放亮。马秀梅利落地收拾完家务,将热腾腾的奶茶和馕饼装进保温袋。她轻手轻脚地带上门,熟门熟路地走向小区另一栋单元楼。这是她近年来一直坚持的“晨间惯例”——为102岁的独居老人李奶奶送早餐。
“丫头来啦!”听力不太好的李奶奶一见到马秀梅,浑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马秀梅一边帮老人整理被褥,一边像哄孩子似的说:“今天做了您最爱吃的核桃馕,医生说要多吃点坚果......”
李奶奶口中的“丫头”今年已经是84岁了,但在李奶奶的心中,马秀梅仍然是她的贴心“小丫头”。
三十八年巾帼交通情
1958年,18岁的回族姑娘马秀梅迎着建设边疆的号角,将青春压进七角井运输站的砂石路基。从调度室的彻夜灯火到风雪交加中的车队护航,从吐鲁番盆地40℃高温下的货场巡检到机关办公室里的精准协调,她像一道永不松动的道钉,牢牢铆在新疆交通发展的关键节点。
1996年,在自治区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了38年的马秀梅光荣退休。这位曾获得“交通运输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的老交通人,本应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但她却说:“我们修路的人最知道,路修好了要有人养护。社区就是我的新‘责任路段’。”她带着养路工的精细劲头协助社区工作,将满腔的热情倾注在服务邻里、照顾老人的日常中。
民族团结情暖邻里间
退休后,马秀梅在协助社区工作时了解到,独居的汉族老人李晶子女都在内地工作。作为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马秀梅二话不说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从此,这位回族“小丫头”就成了老人最贴心的依靠:坚持做“爱心送餐”、根据老人健康状况调整食谱,陪着洗澡、每月帮着理发,监测记录老人的每次血压、用药情况……
“我俩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马秀梅常这样说。在她精心照料下,李奶奶虽然已经102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每当老人的子女打电话来,第一句话总是问:“马姐姐最近身体好吗?
”在这个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组成的社区里,马秀梅用行动谱写着民族团结的赞歌。除照顾李奶奶外,她还积极调节邻里纠纷、走访入户困难群众……
“马阿姨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她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是马秀梅的邻居们对她的评价。住在她同楼的两位邻居,因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便把自家房门钥匙交给了她。她不仅会在平日看护好无人的房子,还会为邻居们亲自下厨,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在马秀梅的带动下,社区里的邻里关系变得十分融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
白发丹心千里献爱心
马秀梅不仅关爱身边的人,对社会也充满了爱心。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马秀梅心系灾区群众,她第一时间自愿交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对灾区的支持。此外,她还捐款2000元,为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虽然退休了,但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这位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仍在新的位置续写自己的《道班日志》——社区葡萄架下的政策宣讲、民族团结大院里的党课.....马秀梅用交通人特有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证明:有些道路没有退休里程,有些奉献永远在线施工。在她身上,我们看见新疆交通精神的具象丰碑——那是在暴风雪中护送车队的坚守,是古道热肠的驿站传统,是“新疆交通亚克西”服务品牌的实质诠释,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永不停歇的奋进号角。
(厅综合事务中心 沈芩 哈孜拉·居马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