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交通

沿着高速看新疆丨易地搬迁点里的幸福生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2021-04-10 11:06

【字体:

打印本文

浏览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热依达 拍热扎提·阿不都报道)4月8日上午, 石榴云/新疆日报全媒体报道团队沿着吐和高速(G3012)克州至和田段,来到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社区。


俯瞰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社区(4月8日无人机拍摄)。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社区占地13.8平方公里,现已搬迁入住1667户6688人。社区分为居住、种植、养殖、配套功能4个区域。该社区确立了“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基础,以搬迁配套设施农业为依托,让搬迁群众有地种、有畜养”的发展思路,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走进昆仑佳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米黄色的整齐划一的楼房,草坪绿树、休憩凉亭、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在明媚温暖的阳光下,老人们休闲地散着步,孩童们三五成群追逐嬉戏,年轻的人们奔波忙碌着……在这里,6688人正享受着易地搬迁后的幸福生活。

昆仑佳苑社区位于阿克陶县以西8公里处。近年来,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曾经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偏远山区的牧民们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陆续搬至此地。


4月8日,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社区一户居民在宽敞明亮的家中享受午后时光。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从山上搬迁下来已有4年的古丽巴哈尔·阿洪早已适应了社区的新生活。有着一双巧手的她,创办了再依奥依玛克手工艺专业合作社,专门承接婚礼用品和礼服等。“现在自己创业,每月能接1万多元的订单,加上现在的交通越来越方便,我们的刺绣产品通过高速公路卖到各地。今年,我打算自己买辆车,自己往喀什送货。现在去哪都可以走高速公路,特别方便。”古丽巴哈尔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出了社区步行10分钟,记者来到阿克陶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712座大棚里正在孕育着幸福果实。


4月8日,居民在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社区设施农业基地管护蔬菜。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钻进麦麦提乌吉·希尔艾力家的大棚,郁郁葱葱的藤蔓爬满了大棚,藤蔓上挂满绿油油、圆溜溜的西红柿。再过20天,这些西红柿就可以上市。34岁的麦麦提乌吉·希尔艾力看着自家大棚内硕果累累,满心喜悦。

他告诉记者,自己过去生活在克孜勒陶乡艾杰克村,以放牧为生。从一个牧民到如今靠着现代农业设施增收致富的“职业农民”,这是自己过去从不敢想的事。

一直靠着放牧和打零工生活的麦麦提乌吉过去从未接触过种植业,更别说大棚种植。2018年,他开始学习种植,起初遇到了不少挫折。“一开始不会种,第一年效果不理想,一个大棚种一茬才挣3000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组织技术人员专门组织培训,去年4个大棚挣了8万元。今年,我用这些钱又承包了3个大棚。”麦麦提乌吉说。

眼看着西红柿快成熟了,麦麦提乌吉已经开始联系货运司机。西红柿一成熟,就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运往喀什市,在各大蔬菜批发市场销售。

住着干净整洁的楼房,水、电、气、暖、网一应俱全,干着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技术”活,易地搬迁给村民们带来的是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生活。


俯瞰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昆仑佳苑社区(4月8日无人机拍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在这里,我们已经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这为我们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在‘减小畜、增大畜、调结构’上下功夫,探索以‘集中联牧’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依托昆仑佳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民+品牌’的发展模式,综合运用种苗供给、技术指导、销售扶持等手段积极发展集订单农业、观光农业、绿色种植,生态采摘、无土栽培的新型现代农业。”阿克陶县恰尔隆镇镇长阿斯亚·吐尔逊说。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